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场入渗性能研究
引用本文:于亚莉,汪三树,彭旭东,史东梅. 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场入渗性能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6, 0(6): 51-53. DOI: 10.3969/j.issn.1000-0941.2016.06.018
作者姓名:于亚莉  汪三树  彭旭东  史东梅
作者单位:1.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400020;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究所,重庆,400715
基金项目:重庆水利科技项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规律研究”(2011),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研究(2012)
摘    要:
为科学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量及评价其植被恢复效应,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弃渣场平台及边坡处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弃渣土体容重、有机质含量及毛管孔隙度均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植被恢复从1年变化到2年,其容重差异在0.07~0.14 g/cm~3之间;弃渣入渗过程大致存在入渗率迅速降低(9 min内)、缓慢降低(10~60 min)和趋于稳定(60 min后)三个阶段;平台处的稳定入渗率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而边坡处的稳定入渗率则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Horton模型对弃土弃渣入渗过程拟合的相关系数最大(平均0.923),是反映其入渗过程的适宜模型。

关 键 词:弃渣场  入渗性能  植被恢复  边坡

Infiltration Functions of Spoil Grounds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Year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