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培肥下红壤有机碳组成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
| |
引用本文: | 王迪,吴新亮,蔡崇法,杨伟. 长期培肥下红壤有机碳组成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 0(1): 61-70. DOI: 10.16843/j.sswc.2016.01.008 |
| |
作者姓名: | 王迪 吴新亮 蔡崇法 杨伟 |
| |
作者单位: | 1.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430070,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430070,武汉;2. 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430070,武汉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抗侵蚀稳定性及其与铁铝氧化物关系”(41471231) |
| |
摘 要: | 为研究培肥措施对红壤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通过长期定位实验,选取不同施肥措施(未培肥CK、化肥NPK、化肥+秸秆NPKS和粪肥AM)下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揭示3种施肥措施下不同层次的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施肥措施均可以提高土壤表层(0 ~25 cm)有机碳质量分数(尤其是颗粒有机碳),其中AM效果最显著,NPKS次之.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不同层次的团聚体稳定性顺序为AM> NPKS> NPK> CK.与CK相比,AM处理对表下层(5~15 cm)土壤的总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回归分析表明,颗粒有机碳(POC)与湿筛法平均质量直径以及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预湿润震荡(WS)3种处理的平均质量直径的相关性最好(R2 =0.79、0.80、0.66、0.81),说明相对于其他组分,颗粒有机碳更有利于降低消散作用以及抵抗机械破碎进而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是间接评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良好指标.
|
关 键 词: | 培肥措施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平均重量直径 团聚体稳定性 总有机碳 红壤 |
Composi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ggregate stability in red soil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fertilization measurement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mineral-associated organic matter mean weight diameter aggregate stability total organic carbon red soil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