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态恢复条件下典型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引用本文:徐凯健,谢锦升,曾宏达,吕茂奎,任婕,杨玉盛.生态恢复条件下典型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1):89-96.
作者姓名:徐凯健  谢锦升  曾宏达  吕茂奎  任婕  杨玉盛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50007,福州;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50007,福州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亚热带红壤侵蚀区森林恢复与保护的碳汇功能及潜力”(2012CB722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芒萁对退化红壤碳积累的贡献及关键影响机制”(313704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常绿阔叶林人促更新对红壤有机质维持的作用机制”(31130013)
摘    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侵蚀区的生态环境,但伴随产生的碳汇效益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该区自2000年开展生态治理以来马尾松林碳储量的时空格局与碳增汇变化,同时借助2000-2013年政策治理数据以及社会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各主要驱动因素对森林碳增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3年该治理区总碳储量由127.01万t增加到189.96万t,平均每年增长3.52%,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当地2000、2006和2013年的马尾松林碳密度分别为27.95、32.82和41.72t/hm2,区域碳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该区总碳储量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海拔600 m和坡度25.以下区域,总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1.6%和50.9%.马尾松林碳密度随海拔和坡度上升而明显增加,表明其碳汇能力仍具备较大恢复潜力.3)主成分分析表明,治理区马尾松林碳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治理、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其中政策治理是该区马尾松林碳增汇能力提升的最显著因子.

关 键 词:红壤侵蚀区  生态恢复  马尾松  碳储量动态  驱动力  水土保持  政策治理

Driving factors and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carbon storage of a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in reddish soil erosion region wi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bstract:
Keywords:reddish soil erosion reg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inus massoniana  carbon storage dynamics  driving factor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olicy governanc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