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的铜鱼生物学及三峡水利枢纽对铜鱼资源的影响
引用本文:盖帅帅, 李君轶, 沈丽, 方冬冬, 危起伟. 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特征和资源量[J]. 水产学报, 2024, 48(4): 049315. DOI: 10.11964/jfc.20220813666
作者姓名:盖帅帅  李君轶  沈丽  方冬冬  危起伟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223;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3.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4.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湖北 武汉 430223
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CJDC-2017-14)
摘    要: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动态变化特征,基于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用流刺网在宜昌江段收集的9 120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物学数据,运用FISAT Ⅱ 软件对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3—2005年、2009—2011年和2017—2019年宜昌江段铜鱼体长分布范围分别为118~416、111~409和107~380 mm,平均体长(平均值±标准差)为 (230.7±49.8)、(217.5±54.3)和(267.2±34.1) mm;体重分布范围分别为10~1000、19~889和16~816 g,平均体重(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 (195.8±123.6)、(153.2±118.6) 和(250.3±84.2) g;生长指数b值分别为3.015 1、3.031 9和2.977 5,均属匀速生长型。由Powell-Wetherall plot法和 ELEFAN Ⅰ 法拟合渐进体长L分别为535、530、500 mm;生长系数k值分别为0.18、0.14和0.15,属中等速率生长型;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1.14×106、1.89×106和2.10×106尾。
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江段铜鱼为匀速生长型,资源数量增加明显,但生长速率减缓,存在小型化趋势。研究结果将为长江禁渔后的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铜鱼  种群参数  资源量  体长股分析  宜昌江段
收稿时间:2022-08-28
修稿时间:2023-02-18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