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尾闾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刘淑娟 袁宏波 刘世增 刘虎俊 李发明 郭树江 王琪 郭春秀 李菁菁 魏怀东 |
| |
作者单位: |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羊河尾闾(青土湖)水面形成的生态效应研究”(31160116),“石羊河流域中下游荒漠河岸植被受损机理研究”(31060080),“人为干预下石羊河下游地下水动态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1260129),“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水坝建设的生态响应评估”(41061046) |
| |
摘 要: | 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闾湖,观测分析了距青土湖水面边缘0-500m范围内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颗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范围分别在2.3708~2.8796和2.3590~2.7509。在0~150m范围内,0-20cm土层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水面间距呈缓慢增加趋势,在150m处达到最大(2.8796),随后逐渐降低而20-40cm土层在0~100m范围内呈缓慢增加趋势,在100m处分形维数达到最大(2.7509)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与土壤质地的细粒化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与大于0.05mm粒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小于0.05mm粒径物质含量的增加和>0.05mm粒径物质含量的降低共同导致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水面形成150m范围内的增大,说明水面形成对土壤粒径的影响范围在0~150m。
|
关 键 词: | 青土湖 水面形成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
收稿时间: | 2013-05-08 |
修稿时间: | 2013-05-13 |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