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次级生产力研究
引用本文:王金辉,杨春旺,孙亚伟,杨元利.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次级生产力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13(2):24-28.
作者姓名:王金辉  杨春旺  孙亚伟  杨元利
作者单位:1. 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上海,200137;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上海,200240
2.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300074
3.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上海,200240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近岸海域水体的生态遗传毒理学研究”(200434)
摘    要:2001年8月和2001年12月对象山港8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发现4大类底栖动物43种,其中多毛类12种(占28%)、软体动物16种(占37%)、甲壳动物6种(占14%)、棘皮动物5种(占12%)。优势种为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 Ranzani)、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 A.Adams)和滩栖阳遂足(Amphiura vadicola Matsumoto)。研究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均匀度小、群落结构不稳定。象山港陆源排污量逐年增大、海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密度增加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可能原因。整个象山港年平均次级生产力P为4.32 g(AFDW)/(m2?a);港口最低,为0.99 g(AFDW)/(m2?a);港底最高,为7.02 g(AFDW)/(m2?a);象山港中部介于港口和港底之间。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P/B为2。

关 键 词:象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次级生产力
文章编号:1008-5394(2006)02-0024-05
收稿时间:2006-03-01
修稿时间:2006年3月1日

Secondary Produ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of Macro-benthos in Xiangshan Bay
WANG Jin-hui,YANG Chun-wang,SUN Ya-wei,YANG Yuan-li.Secondary Produ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of Macro-benthos in Xiangshan Bay[J].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2006,13(2):24-28.
Authors:WANG Jin-hui  YANG Chun-wang  SUN Ya-wei  YANG Yuan-li
Abstract:
Keywords:Xiangshan bay  macro-benthos  biodiversity  secondary productiv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