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禽衣原体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诊断防治措施
引用本文:但琨,杨学礼.禽衣原体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诊断防治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1991,17(1):47-48.
作者姓名:但琨  杨学礼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但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杨学礼)
摘    要: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早在1895年Morange首先使用鹦鹉热(Psittacosis)这一名词来描述人和鹦鹉的衣原体病。之后,Meyer(1941)将鹦鹉类以外其它禽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Ornithosis)。两者在病原学上是一致的,只是感染宿主不同,而叫法也不同。目前,除继续延用这两种名称外,人们还将家禽和野禽的此病统称为“禽衣原体病”。而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传统上则一直使用“鹦鹉热”(主要是禽源性鹦鹉衣原体感染)这一名词。禽的衣原体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鹦鹉衣原体在禽类感染的宿主十分广泛,各种禽类在流行病学中相互作用又较复杂。对此,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家禽和观赏鸟类衣原体病的流行范围、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和流行形式,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问题,简述如下。

关 键 词:禽衣原体病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治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