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技术黄河沿岸沙丘移动速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
| |
引用本文: | 李锦荣, 王健, 王茹, 郭建英, 罗祥英, 李映坤, 崔万新. 基于无人机技术黄河沿岸沙丘移动速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19): 57-64.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1.19.007 |
| |
作者姓名: | 李锦荣 王健 王茹 郭建英 罗祥英 李映坤 崔万新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 100038;2.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
| |
基金项目: | 内蒙古自然基金(2019MS0400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2071021) |
| |
摘 要: | 为更便捷地监测乌兰布和沙漠黄河沿岸沙丘移动速度并解析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沙丘为研究对象,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开展沿岸沙丘的季节性地貌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丘年移动速率1.08~2.27 m/a,多年平均输沙势为78.82 VU,年合成输沙势为25.92 VU,处于低风能环境,8~12 m/s等级风输沙势是年输沙势的主要部分,约占73.24%。方向变率(合成输沙势(Resultant Drift Potential,RDP)与输沙势(Drift Potential,DP)的比值)RDP/DP 保持在0.30~0.46之间,属于中等变率。合成输沙方向RDD为57.83°~107.39°,与沙丘移动方向较为一致,西风组占全年输沙势的52.09%,是沙丘年移动的主要驱动力。2)沙丘移动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整体呈现春季移动速率快,冬末-春初次之,秋季与秋末-冬末相近,夏季移动速率最慢。其中,秋末-冬末、春季和秋季输沙势DP 8.48~20.49 VU,合成输沙势方向在90.02°~95.54°之间,RDP/DP值均在0.3~0.8之间,属于中等变率,西风组作用显著,这与年合成输沙方向及沙丘走向较为一致;冬末-春初和春末-夏季分别受东北风(NE)和南风组(SSE、S、SSW)作用,沙丘通过形态变化适应风向,移动速度降缓。季节输沙势主要集中在8~10 m/s风速等级,约占整个季节输沙势的40.76%~56.93%。3)综合各季节和年际输沙势与沙丘移动距离呈线性正相关,拟合方程为y=1.02+0.006 62x(R2=0.339,F=5.616,P=0.045),方程总体显著,输沙势可以表征该地区沙丘移动距离。基于无人机监测的沙丘运动研究综合显示,风况是该地区影响该地区沙丘移动的主要动力,其中西风组8 m/s以上风速是研究区沙丘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风向变率和合成输沙势方向与沙丘移动方向一致时沙丘移动则快,不一致时则缓;无人机可在较大尺度上为沙丘移动提供更为便捷的监测服务,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地区沙丘移动的无人机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
关 键 词: | 无人机 沙丘移动 起沙风 输沙势 乌兰布和沙漠 |
收稿时间: | 2021-04-22 |
修稿时间: | 2021-10-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