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修复边坡植被演替初期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刘芳1 3 夏栋1 3 4 马佳鑫3 4 罗婷2 3 闫书星1 3 张森5 |
| |
作者单位: | (1.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2.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3.三峡大学 水泥基生态修复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 宜昌 443002; 4.三峡大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5.华北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唐山 063210)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揭示气候因子对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期为后期人工修复边坡的养护提供指导和建议,确保人工修复边坡的正向演替。[方法]在湛江、梧州、宜昌、南阳、焦作、潍坊、加查采集了初期基材配制相同、植物配制相近,修复年限为2~4年的植被混凝土人工修复边坡土样,通过实验获得土样有机碳组分、碳、氮、磷的数据,采用冗余分析,开展气候因子对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土壤有机碳组分、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研究。[结果]人工修复边坡演替初期F1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3.64 g/kg; F2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3~3.04 g/kg; F3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02~3.34 g/kg; F4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86~15.24 g/kg; TOC含量变化范围为15.52~24.71 g/kg; TN含量变化范围为0.61~0.93 g/kg; T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1~1.22 g/kg; C:N变化范围为23.55~27.95; C:P变化范围为17.26~23.09; N:P的变化范围为0.72~0.98; C:N:P的变化范围为17.26:0.75:1~24.81:0.95:1。[结论]演替初期人工修复边坡碳磷表现为中等及以上,氮表现为缺乏; 有机碳组分以惰性有机碳为主且有机碳稳定性较强。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年平均温度、物种丰富度和年平均降水; 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影响因子为年平均温度、物种丰富度、pH和容重。
|
关 键 词: | 演替初期 人工修复边坡 有机碳组分 碳氮磷含量 碳氮磷化学计量比 |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