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毛白杨的研究
引用本文:斯蒂芬·白劳包克,赵体顺.毛白杨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78(2).
作者姓名:斯蒂芬·白劳包克  赵体顺
摘    要:根据对杨树的几个种和地理类型的树干、枝、叶和苞片形态特征所做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毛白杨乃是中亚中部银白杨的某个地理变种非常可能是同山杨的杂交种。毛白杨的杂种特征非常接近灰杨的杂种特征。天然杂种的毛白杨(P.x tomentosa)大概起源于中国中部的西部地区,产在银白杨(广义的种)同山杨相接触的地方、具有相当杂种难度的银白杨(white poplar)同山杨(aspen)的种间杂种在中国其它地区也可能有,而且现存已用于生产。根据现有的证据,把毛白杨看作白杨派里一个纯种是不正确的,而必须承认它是一个同灰杨差不多的种间杂种。毛白杨的树皮为浅灰色——白色,老树干下部是灰色,有纵裂。长枝和萌枝呈橄榄色——褐色,有时略带红色、枝的上部有一层白色绒毛,下部光滑。长枝上的芽呈园锥形,锐尖,有绒毛;短枝上的芽呈球形,钝,几乎无毛。长枝和萌枝顶端的叶大,呈近园形,基部呈截形或心形,叶缘具不规则锯齿和细锯齿,通常齿端内曲,齿端有尖;幼叶背面密被银色绒毛,表面较少,沿叶脉较多。老叶表面呈浓缘色,具光泽,背面有细绒毛,沿叶脉较多。短枝的叶呈椭园形或卵形,有尖,颜色暗绿,叶缘有不规则锯齿,通常齿端内曲,顶端叶片光滑,幼时叶表面有细纤绒毛,后变光滑,叶脉稀被绒毛:叶柄从一边向里逐渐变平,叶基具腺体2-4:苞片有绒毛,缺刻中深,比东亚的山杨组的苞片缺刻较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