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土丘陵沟壑区陡坡微地形分布研究
作者姓名:邝高明  朱清科  赵磊磊  常存  郑学良
作者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4.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5.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摘    要:水分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而陡坡的水分条件差,导致坡面上水分空间差异的微地形成为陡坡坡面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全站仪实测陕西省吴起县合家沟流域的地形参数,以Arc GIS 9.2为平台,对切沟、浅沟、缓台、塌陷和陡坎5种微地形在陡坡坡面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陡坡坡面微地形占坡面面积比例介于18%~30%,平均为23.13%;各类微地形占坡面面积比例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切沟8.44%、缓台6.66%、浅沟5.00%、陡坎1.53%、塌陷1.52%;坡面坡向和坡面坡度是影响浅沟、切沟和塌陷占坡面面积比例的主要地形要素,陡坎占坡面面积比例主要受坡面坡度的影响,而坡面坡向与坡面坡度对缓台占坡面面积比例均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坡向陡坡微地形占坡面面积比例大小顺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塌陷、浅沟和切沟占坡面面积比例为阳坡和半阳坡大于半阴坡和阴坡;陡坎、浅沟和切沟占坡面面积比例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塌陷占坡面面积比例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

关 键 词:丘陵沟壑区  陡坡  微地形  坡面面积  黄土高原  
收稿时间:2011-10-26;
修稿时间:2012-05-2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干旱区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