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河生态修复区沉积物中砷的空间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张慧娟 刘云根 侯 磊 等 |
| |
作者单位: | 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村污水处理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村污水处理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9030);云南省应用基础面上项目(2009ZC083M);云南省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建设项目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生态修复区重金属砷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重金属污染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沿水流方向设置A、B、C、D、E 5个断面,其中A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上游,为背景断面;E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下游,为削减断面;B、C、D断面位于生态修复区内,均为控制断面,采集5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小白河生态修复区表层(0~10cm)、中层(10~20cm)和底层(20~30cm)沉积物总砷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运用Hakanson方法对沉积物中砷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云南小白河流域沿水流方向5个断面河心位置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生态修复区砷沉积效果明显,修复区下游断面河心位置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砷含量((1.29±0.001)g/kg)相对上游断面((1.39±0.001)g/kg)降低7.19%。水平方向上,在相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生态修复区内沿水流方向上3个控制断面表层(0~10cm)沉积物中总砷含量平均值表现为D断面((4.05±2.02)g/kg)B断面((3.49±3.36)g/kg)C断面((2.15±1.92)g/kg)。垂直方向上,生态修复区3个断面沉积物中总砷含量平均值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呈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特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3个断面沉积物中砷污染处于"高"及其以上等级的生态风险。【结论】小白河重金属砷污染风险较高,在进行治理时应对生态修复区沉积物进行清淤,并进行污染源控制。
|
关 键 词: | 砷;生态修复区;沉积物;空间分布;生态风险 |
收稿时间: | 2016-07-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