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中鱼菜不同配比对池塘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可小丽 李庆勇 黄秋标 王淼 衣萌萌 刘志刚 卢迈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现代渔业发展用途)项目(粤农2019B8);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46) |
| |
摘 要: | 为了解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中鱼草不同配比对池塘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构建了相同池塘覆盖面积不同鱼腥草种植密度(350 g/m3、450 g/m3、600 g/m3和0 g/m3)(M1)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池塘覆盖面积占比(5%、10%、15%和0%)(M2)的两种养殖模式。通过在以上两种模式条件下,研究各组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以及水体和鱼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讨了罗非鱼-鱼腥草池塘共生系统中鱼草的相对最佳搭配比例。结果表明,在M1实验模式下,不同密度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改善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氮、硝酸氮、总氮、总磷、磷酸盐等水质因子,且在三个月养殖周期内,初始种植密度为450 g/m3的鱼腥草浮床组与350 g/m3和600 g/m3实验组相比,效果相对更加稳定。16S rRNA V4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M1模式下各组鱼腥草均能显著优化鱼体肠道和水体的菌群结构,并增加菌群多样性,且养殖时间越长,优化效果越明显;相同月份下,实验组450 g/m3和350 g/m3(p > 0.05)比实验组600 g/m3优化效果相对更稳定(p< 0.05);在不同月份下,环境变化对罗非鱼肠道及水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影响。在M2实验模式中,各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净化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其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氮、硝酸氮、磷酸盐等均呈曲线变化,总体分析来看,在该养殖周期内,鱼腥草覆盖面积为10%的实验组对养殖水体NH4+-N,NO3-N,TN,TP以及PO43-P等指标的净化效率要相对稳定于实验组5%和15%。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面积鱼腥草浮床均能增加养殖水体和鱼体肠道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而言,10%覆盖面积组的效果更稳定。此结果为完善罗非鱼-鱼腥草共生养殖模式的鱼草配比提供了数据支撑。
|
关 键 词: | 鱼菜共生 鱼菜配比 鱼腥草 16S rRNA 水质调节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
收稿时间: | 2021-05-25 |
修稿时间: | 2022-03-07 |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