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末端与中和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分析
引用本文:杜吉革,薛麒,朱真,彭小兵,张秀坤,李启红,印春生,姚文生,康 凯,陈小云.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末端与中和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分析[J].中国兽药杂志,2018,52(8):1-6.
作者姓名:杜吉革  薛麒  朱真  彭小兵  张秀坤  李启红  印春生  姚文生  康 凯  陈小云
作者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三五“牛羊重要疫病免疫防控新技术研究”重点专项课题(2017WFD0500903)
摘    要:为获得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PA)的C末端(CPAC)与中和抗原表位NE(ARGFAK)的串联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对已知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C及NE的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并将两个基因的三拷贝序列串联,经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PAC3NE3。将该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蛋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随后,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家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在二免后21 d,以1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对家兔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且能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抗血清反应。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40个最小致死量(MLD)、二免抗血清可中和80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1个MLD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4/4死亡,免疫组得到了100%(4/4)的保护。以上结果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关 键 词: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C末端  中和抗原表位  串联表达  抗原性
收稿时间:2018/1/23 0:00:00
修稿时间:2018/7/24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兽药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兽药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