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NFC/NDF比对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及瘤胃pH值变化的影响
作者姓名:韩昊奇  刘大程  高民  胡红莲  谢昌贤  邓维康  刘运添  王鹏飞  卢德勋
作者单位:1.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2.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3. 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2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摘    要: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关 键 词:饲粮NFC/NDF比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瘤胃微生物  瘤胃pH值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