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生物抗性和生物降解及其转基因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朱玉 于中连 林敏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和产业化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J00-A-010,001 CB108904,2001AA214231,,, |
| |
摘 要: | 草甘膦(N—phosphonomethyl—glycine,glyphosate)毒性作用机理是竞争性抑制莽草酸途径中的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简称EPSP合成酶)的活性。EPSP合成酶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由aroA基因编码。抗草甘膦微生物或植物中EPSP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相同或相近位点发生了突变。将编码EPSP合成酶的突变基因导入大豆和烟草等作物中,均能获得转基因的抗草甘膦作物。草甘膦的生物降解途径主要有两条,C-N断裂生成氨甲基磷酸(AMPA)或C-P键断裂生成肌氨酸(sarcosine),然后两种中间代谢物进一步代谢为磷酸、甘氨酸和二氧化碳等。
|
关 键 词: | 草甘膦抗性 草甘膦降解 转基因作物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