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工诱变和自发突变产生的水稻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花粉特征和遗传研究
引用本文:胡锦国,J.N.Rutger,何顺武.人工诱变和自发突变产生的水稻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花粉特征和遗传研究[J].杂交水稻,1994(Z1).
作者姓名:胡锦国  J.N.Rutger  何顺武
摘    要:对23个水稻(Oryza Sativa L.)核雄性不育(ms)突变体的花粉特征、不育性遗传和不育基因等位性 进行了研究。 10个突变体由乙基甲烷磺酸(ethyl methane sulfonate)诱变而来,1个由亚乙基亚胺 (ethyleneimine)引变,7个通过r射线诱变,1个被链霉素(streptomycin)引变,1个通过组织培养而成,还有3个 大田中自发突变产生。在这些ms突变体中观察到4种花粉败育类型;3个属无花粉型(NP),6个为花粉完全败 育型(CPA),13个属花粉部分败育型(PPA)和1个为花粉染败型(SPA)。 2年的后代测定(Progeny tests)表明每种突变体都是一对隐性基因遗传。对 23个ms。突变体的不完全双列 杂交试验表明,突变体E2与G4等位,E5与E9等位,N2和N3等位,其它3个突变体E2、G6和T1具有相同的 ms位点。这些突变体的基因符号已被命名为ms-46(t)~ms-63(t)。

关 键 词:Oryzasativa  诱变  核雄性不育性  花粉败育类型  遗传  等位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