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引用本文:马姜明,刘世荣,史作民,张远东,康冰,陈宝玉.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J].林业科学,2007,43(5):17-23.
作者姓名:马姜明  刘世荣  史作民  张远东  康冰  陈宝玉
作者单位: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凌,712100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
摘    要:以立地条件相似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作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海拔3 100~3 600 m 的阴坡、半阴坡,对50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对川西亚高山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经采伐后形成的不同恢复系列(20、30、40 和50 年) 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维管植物167 种,隶属于44 科117 属;次生林物种种类差别不大,但优势种重要值随森林恢复不断发生变化,20、30、40和50年生次生林群落的优势种为红桦,而160~200 年生的原始暗针叶老龄林优势种为岷江冷杉;随着森林的恢复,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30~40 年之间物种丰富度上升最快,到原始暗针叶老龄林时显著下降,不同生长型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40 年生次生林最大,箭竹红桦林40 年后均匀度指数相对稳定,藓类红桦林在50 年时有所下降,到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略有增大,乔木与灌木层以及乔木与草本层之间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而灌木与草本层间差异不显著;Shannon 指数随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箭竹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50 年生的林分中,为3.796 7, 藓类红桦林最大值出现在30 年生的林分中,为3.654 3, 原始暗针叶老龄林Shannon 指数大小介于次生林之间;群落优势度指数先是随着恢复年限增加而减小,随后又逐渐增大,乔木层与群落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的幅度较大,藓类红桦林比箭竹红桦林乔木层优势度提前20 年降低到最小值;除优势度指数以外,其他指数在不同恢复系列间差异显著,而在2 种次生林类型间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大,次生林与原始暗针叶老龄林间的Bray-Curtis 指数也有增大的趋势.

关 键 词: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退化暗针叶林  森林恢复  亚高山  川西
文章编号:1001-7488(2007)05-0017-07
修稿时间:2006-06-28

Change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Sub-Alpine Dark Brown Coniferous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China
Ma Jiangming,Liu Shirong,Shi Zuomin,Zhang Yuandong,Kang Bing,Chen Baoyu.Change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Sub-Alpine Dark Brown Coniferous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China[J].Scientia Silvae Sinicae,2007,43(5):17-23.
Authors:Ma Jiangming  Liu Shirong  Shi Zuomin  Zhang Yuandong  Kang Bing  Chen Baoyu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AF Key Lab of Forest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91;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 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Keywords:species composition  species diversity  degradation dark brown coniferous forests  forest restoration  sub-alpine  western Sichuan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