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形部位与利用方式对紫色土性状的影响
引用本文:廖益民,郑铭洁,章明奎.地形部位与利用方式对紫色土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4(3):81-86.
作者姓名:廖益民  郑铭洁  章明奎
作者单位:1. 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摘    要:为了解杭州市紫色土肥力质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为科学利用与改良土壤提供依据,在杭州市西部山区选择8组代表性紫色土丘陵坡地,按地形部位(坡底、坡麓、中坡、上坡、坡顶)和利用方式(林地和旱地)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比较分析了土壤肥力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由坡顶经上坡、中坡至坡麓、坡底,有效土层厚度逐渐增加,土体构型由A-C或A-R型逐渐向A-B-C型演化,土壤结构由单粒状-小块状结构向块状结构转变;土壤砾石和砂粒含量、pH和全钙含量逐渐下降,而土壤粘粒、有机碳、全钾、全磷、有效养分含量和CEC逐渐增加。研究区紫色土中的有机碳以矿物结合态为主,其次为颗粒有机碳,游离态有机碳数量较少;从坡顶至坡麓、坡底,游离态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逐渐增加,而颗粒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逐渐下降。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由坡顶经上坡、中坡至坡麓、坡底逐渐增加,不同坡位之间表层土壤含水量差值旱季大于雨季。林地开垦为旱地后,土壤酸度、全磷、有效磷含量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明显增加,但颗粒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及土壤含水量有所下降。与林地比较,坡顶、上坡、中坡部位的旱地土壤具有较低的砾...

关 键 词:紫色土  有机碳组分  理化性状  地形  利用方式  空间变异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