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镧生物质炭吸附水体中As(Ⅴ)的过程与机制 |
| |
作者姓名: | 冯彦房 薛利红 杨梖 刘杨 段婧婧 何世颖 杨林章 |
|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401345);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CX(14)2050);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Y41220142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0755) |
| |
摘 要: | 将镧氧化物的纳米颗粒通过浸渍、负载、炭化等流程负载到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Biochar)表面,得到了对水体中As(Ⅴ)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载镧生物炭(La-biochar).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制备所得La-biochar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初始pH值和初始As(Ⅴ)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La-biochar对As(Ⅴ)的去除效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优吸附剂投加量为2.0 g·L-1;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数据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并且吸附能力随着初始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La-biochar对As(Ⅴ)的吸附主要归结为复杂的离子交换过程.研究表明,La-biochar是一种高效的除砷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关 键 词: | 稀土镧 生物质炭负载 五价砷 吸附 |
收稿时间: | 2015-06-05 |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