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铅锌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演替特征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袁鑫奇 郭兆来 王越 曾铭 俞乃琪 潘瑛 刘嫦娥 段昌群 |
| |
作者单位: |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1;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02208);云南省科技研发项目(202101AS070033,2019BC001) |
| |
摘 要: | 为探究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演替特征,于2020年10月对滇东北两铅锌矿区废弃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群落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均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Pb、Mn、Zn、Cu和Cd的含量均超过相关背景值。其中,两区土壤Pb和Zn以及富乐镇矿区土壤Mn和Cd的有效态占比大体上都呈现随演替进行而降低的趋势,富乐镇矿区土壤Cu的有效态占比呈现随演替发生而先增后减的趋势,矿山镇矿区土壤Mn、Cu和Cd的有效态占比在不同演替阶段呈现不规则波动。两区土壤全氮随着演替的发生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区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矿山镇矿区呈现持续增加,富乐镇矿区则呈现先减后增;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矿山镇矿区中,Pb和Zn、Pb和SOM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b和TP、Mn和TN、Cd和TN、Zn和SOM、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u、Cu和SOM、Cu和TP呈显著负相关性。在富乐镇矿区中,Pb和Zn呈极显著正相关性,Zn和Mn、Zn和Cu、Zn和SOM、Pb和TP、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d、Cu和Cd呈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表明,矿区次生演替过程与废弃农田和灾后森林等生境的次生演替过程相似,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会随演替发生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恢复提供参考借鉴。
|
关 键 词: | 铅锌矿区 自然演替 重金属 植物组成 土壤营养元素 |
收稿时间: | 2020-12-29 |
修稿时间: | 2021-05-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