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牡荆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姓名:李亚晖  罗胜军  唐兴刚  袁明贵  魏琦麟  娄华  向蓉
作者单位: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佛山 528225;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 兽用药物与诊断技术广东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中兽药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 510640;3. 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 茂名 52500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B020208000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7010060);茂名实验室自主科研项目(2021ZZ003)
摘    要:【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 键 词:牡荆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最低抑菌浓度  
收稿时间:2021-12-06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