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引用本文:张俊峰,张安录,程龙,董捷.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
作者姓名:张俊峰  张安录  程龙  董捷
作者单位: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430070;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2.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政策研究:武汉城市圈实证分析",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摘    要: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研究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耕地、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MapGIS的支持下,利用数理统计法探究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特征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依据生态位理论,构建了新洲区农村居民点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新洲区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最后,在分区布局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形成了“一轴、两核、三级、四带、中心村”的居民点布局格局,对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可采取先分区后布局的规划思路;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分区,结合规划思想和工具,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有效手段.

关 键 词:农村居民点  优化布局  生态位适宜度  新洲区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