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从1964年古桥等首次利用水稻幼苗的茎节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以来,国内外有关水稻体细胞组织培养的报道已有不少,并成功地使水稻各部位组织获得了完整植株。大野增对水稻种子的再生植株当代及其后代作过变异分析,但他们还没有把该技术直接应用于水稻育种实践。我们于1978年开始对水稻的培养材料、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先后分析研究了25个品种,5,532株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遗传表现,发现再生植株的后代不但表现性状上的(包括熟性、株高、穗数、粒数、千粒重等)变异,而且在90%以上的株系中,变异性状在第2代(T_2)就表现出遗传上的稳定性。这对水稻品种改良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本试验1980年获得成功,1981年开始应用于生产实践,目前已选育出若干优良新品系在生产上试种、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