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养殖密度对刀鲚当年鱼种生长性能、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袁新程 谢永德 刘永士 邓平平 徐嘉波 施永海 税春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200433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NO. 17391900300),上海长江口主要经济水生动物人工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DZ2251800) |
| |
摘 要: | 为研究中、高养殖密度对刀鲚当年鱼种生长、存活、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池塘培育方式,以同批次人工繁育的刀鲚当年鱼种[ (0.88±0.26)g和(0.55±0.20)g]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96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中密度养殖塘(62#,6尾/m2)刀鲚的体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显著大于高密度养殖塘(56#,11尾/m2) (P<0.05),其中体长相对增长率是56#塘的3.4倍,体质量相对增长率是56#塘的6.5倍;肥满度和存活率均大于56#塘,分别为0.290g/cm3,83.5%和0.278g/cm3,79.7%。养殖期间,62#塘淀粉酶(AMS)活力均显著大于56#塘(P<0.05),并随养殖时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胰蛋白酶(TPS)活力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除养殖中期时与56#塘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时间均显著大于56#塘(P<0.05)。62#塘胃蛋白酶(PPS)活力在养殖前中期均明显大于56#塘(P<0.05),之后降低至显著低于56#塘(P<0.05),而56#塘PPS活力随时间无显著变化。62#塘脂肪酶(LPS)活力随养殖时间逐渐升高,至养殖中期时与56#塘无显著差异,其他时间均显著小于56#塘(P<0.05)。两塘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养殖时间逐渐降低。62#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养殖进行均显著大于56#塘(P<0.05),其中CAT活力随养殖时间显著升高,GSH-PX活力无明显变化;56#塘的CAT呈先升后降趋势,而GSH-PX随养殖时间而逐渐降低。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高密度对刀鲚幼鱼的生长速度、消化能力和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中密度养殖塘刀鲚鱼种的生长、消化及免疫性能均优于高密度,更适合刀鲚鱼种的培育和规模化养殖。
|
关 键 词: | 刀鲚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酶 |
收稿时间: | 2020-03-30 |
修稿时间: | 2020-06-2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