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及碳指数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张方方  岳善超  李世清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1807)
摘    要:为探究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宜使用范围,基于前人研究,对近年来使用较多的KMnO4氧化法、改进的Walkley-Black氧化法、酸水解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阐述了3种方法测定有机碳组分的优缺点,探讨了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发展对碳库管理指数(CMI)计算方法的完善,以及不同测定方法分类的有机碳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在固碳指数(RI)计算上的差异。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比较了3种方法在近19年(2001—2019年)的引用量,以及近10年(2010—2019年)利用这3种方法进行CMI和固碳研究的引用趋势。在比较3种方法优缺点和引用趋势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KMnO4氧化法适合用于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和CMI的计算,且使用20 mmol·L-1 KMnO4能够有效规避该方法的多数缺点;改进的Walkley-Black氧化法适合用于土壤固碳研究和CMI的加权计算;酸水解法适合于以探究生化稳定性为目标的有机碳活性组分和稳定组分测定。最后,展望了未来在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的发展方向、提高土壤固碳潜力和建立碳库评估新模型上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揭示土壤质量动态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关 键 词:活性有机碳组分  惰性有机碳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固碳指数  土壤质量
收稿时间:2020-07-29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