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
| |
作者姓名: | 慕宗杰 刘果厚 桂荣 苏海林 李红颖 刘利红 曹瑞 姜莹 王亚东 |
| |
作者单位: |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1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 010031;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11;内蒙古正蓝旗林业工作站,内蒙古正蓝旗 027200;内蒙古正蓝旗五一种畜场,内蒙古正蓝旗 027200;内蒙古正蓝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正蓝旗 027200 |
| |
基金项目: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20121607) |
| |
摘 要: | 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飞播区植被恢复的阶段性以及各功能型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 a恢复时间共分为3个恢复阶段,且飞播后,伴随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杂类草、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禾草7个功能型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减弱;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增大。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恢复的主导功能型并不唯一,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适时管理,从而使植物群落的演替阶段和整体发展趋势更有利于退化沙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
关 键 词: | 浑善达克沙地 植被恢复与重建 沙漠化逆转 植物群落 飞播 功能型植物 群落演替 群落层次 植被动态 |
收稿时间: | 2019-12-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