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灌水对大麦/玉米带田土壤矿质氮影响的研究
引用本文:叶优良,孙建好等. 灌水对大麦/玉米带田土壤矿质氮影响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1): 107-111
作者姓名:叶优良  孙建好等
作者单位:1. 农业部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100094
2. 甘肃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兰州,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99901170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450)
摘    要:在3个氮水平(0,150,300kg/hm2)和两个灌水量(816,1632m3/hm2)下,对3次灌水前、后甘肃河西走廊灌漠土大麦/玉米带田0~200cm土壤矿质氮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水前土壤矿质氮含量在0~60cm土层比较高,灌水后0~60cm土层矿质氮含量明显减少,对土壤硝态氮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第1次和第2次灌水。在150kg/hm2氮水平下,3次灌水大麦带土壤在低灌水量和高灌水量下矿质氮淋失量分别为136.06,142.93kg/hm2,占氮肥用量的90.70%和95.29%;玉米带为95.28kg/hm2和115.89kg/hm2,占氮肥用量的63.52%和77.26%。在300kg/hm2氮水平下,3次灌水大麦带在低灌水量和高灌水量下矿质氮淋失量分别为264.43,237.72kg/hm2,占氮肥用量的88.14%和79.24%;玉米带为163.06,257.76kg/hm2,占氮肥用量的54.35%和85.92%。3次灌水,玉米带土壤矿质氮淋失量在施氮量150kg/hm2时,以第2次灌水淋失量最大,在施氮量300kg/hm2时以第1次灌水淋失量最大;而大麦带都以第1次灌水淋失量最大。说明土壤中矿质氮的淋失首先取决于施氮量,其次才是灌水量。

关 键 词:矿质氮  氮肥灌水  大麦/玉米带田
文章编号:1009-2242(2003)01-0107-05

Effect of Irrigation on Miner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Soils of Maize/Barley Intercropping
Abstract:
Keywords:mineral nitrogen loss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rrigation  barley/maize intercropp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