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明清“军屯”、“商屯”与黔东南“苗疆”农业发展考述
作者姓名:陆跃升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贵州凯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S1406);凯里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成果之一
摘    要: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势崎岖,交通阻塞,在明代以前,这里仍然是一块语言不同,不知礼仪的蛮荒之地,这就是黔东南苗疆。这里主要是世居的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几乎没有汉族人深入。农业生产极为落后,农作物品种单一,耕地面积狭小,耕作技术水平低下,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自明、清以来,特别是清代雍正以来,朝廷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首先,鄂尔泰、张广泗等以武力征服,设置新疆六厅,接着大规模推行军屯、商屯制度,使中原地区大批的汉族人口以军屯、商屯的形式在这里定居下来。汉族人口的大规模迁入及其对农业文明的传播,黔东南苗疆的农业耕地空前扩大,铁制农具普遍推广,灌溉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农作物新品种大量引进,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可以说:军屯、商屯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关 键 词:清代  军屯  商屯  黔东南  苗疆  农业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