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籽粒氮素吸收和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姓名:张富粮  陈冰洁  杨硕  李晓立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吴梅  郝晓峰  张学林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11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 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2300410013);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30500712)
摘    要: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通过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影响玉米产量和籽粒氮素吸收的作用机制, 为玉米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2018和2019年2个玉米生育季, 采用分室(生长室和菌丝室)箱体装置, 设置氮肥形态和丛枝菌根真菌双因素试验, 测定玉米籽粒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植株根系性状; 并采用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肥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均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氮素积累量, 并显著改善玉米根系性状。与铵态氮肥处理均值相比, 硝态氮肥处理下分别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14%和31%。与M0处理均值相比, 铵态氮肥处理下M1和M2处理产量分别增加65%和182%, 籽粒氮素积累量增加158%和813%; 硝态氮肥处理下产量分别增加48%和123%, 籽粒部氮素积累量增加106%和387%。NMDS 分析表明, 不同形态氮肥和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组成。与铵态氮肥处理均值相比, 硝态氮肥处理目水平Tepidisphaerales相对丰度增加10%, 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降低5%。与M0处理均值相比, 铵态氮肥条件下M1和M2处理目水平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增加21%和55%; 硝态氮条件下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增加49%和74%, 其中 Tepidisphaerales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与玉米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不同形态氮肥处理下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通过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促进玉米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增加, 其中主要是增加了土壤目水平Tepidisphaerales和属水平Bradyrhizobium细菌的相对丰度。

关 键 词:丛枝菌根真菌  玉米产量  籽粒氮素积累量  土壤细菌  
收稿时间:2021-12-29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