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态工程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
引用本文:修丽娜,颜长珍,钱大文,幸赞品.生态工程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4):214-221,221.
作者姓名:修丽娜  颜长珍  钱大文  幸赞品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西北地区土地覆被监测"(2016YFC0500201-04)
摘    要:目的]分析1990—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的时空演变规律,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该地区植被变化的驱动力,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GIMMS NDVI和MODIS NDVI建立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改进的人类残差等分析方法,以NDVI为指标,辅助土地利用数据,对黄土高原地区1990—2015年期间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①在1990到2015年期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NDVI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较明显的分为两个时期,其中2000年以后NDVI上升速率较快;②2000年以后,黄土高原植被NDVI迅速上升,上升区域面积达到总面积的91.90%,其中NDVI显著上升面积比为65.78%;③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面积总体表现为增加,且主要来自于耕地的转入;④人类活动促使的植被恢复区域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21.74%,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和北部、甘肃和宁夏的南部,以及陕西和山西的中部地区。结论]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面积持续增加,且植被生长状况持续变好,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人类共同影响,其中人类影响的程度较大。

关 键 词:植被状况  气候因子  人类活动  残差分析
收稿时间:2019/1/7 0:00:00
修稿时间:2019/1/25 0:00:00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s of Vegetation in Loess Plateau Under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Xiu Lin,Yan Changzhen,Qian Dawen and Xing Zanpin.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s of Vegetation in Loess Plateau Under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J].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9,39(4):214-221,221.
Authors:Xiu Lin  Yan Changzhen  Qian Dawen and Xing Zanpin
Institution: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Qinghai 810008, China and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vegetation status  climatic factors  human activities  residual analysi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