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山西省种养废弃物构成及资源化利用潜力研究
作者姓名:杜艳玲  周怀平  程曼  解文艳  杨振兴  郭晋  吕倩倩  王志伟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太原 0300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太原 03003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太原 030006,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太原 030006,山西省气候中心, 太原 030032
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603D2110-5,201703D211002-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所长青年引导专项(yydzx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项目(YBSJJ1614,YBSJJ1615);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01701D221206);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38)
摘    要:为实现种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量、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估算出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尿的资源量,分析其在市域尺度上的分布特征、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综合高效利用的途径。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存在大量小麦秸秆,其他地区均以玉米秸秆为主。畜禽粪尿中以牛、猪、羊粪尿居多,且存在晋西北多羊、北中部多牛、晋东南多猪的分布格局。2007—2015年山西省农作物秸秆产量由1.27×107 t增加到1.54×107 t,畜禽粪尿的产生量由1.82×107 t增加到2.02×107 t,且山西省种养废弃物的总产量近几年逐渐趋于稳定。若将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肥料化,其相当于有机质、N、P、K分别为1.54×107、1.25×105、5.28×104、1.04×105 t,若将其能源化则可转化为标准煤1.05×107 t或沼气4.59×109 m3,资源化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山西省种养废弃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域性差异大,资源化利用的空间较大,应力争通过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及其他利用途径,实现种养废弃物资源的多途径综合高效利用。

关 键 词:种养废弃物  山西省  变化特征  空间分布  资源潜力
收稿时间:2018-06-20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