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油的短程分子蒸馏及其分馏物组成与物化特性
作者姓名:高希西  张书文  芦晶  刘鹭  逄晓阳  岳喜庆  吕加平
作者单位: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沈阳 11016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8B10)、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85)
摘    要:【目的】黄油复杂的组成、结构及加工特性使其在一些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不同的蒸馏温度对黄油进行短程分子蒸馏,分析黄油及其分馏物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的变化及相关性,为黄油的分馏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方法。【方法】以市售黄油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150、165、180、190、200、210、225和240℃ 8个蒸馏温度对黄油进行短程分子蒸馏,分析轻相分馏物得率与蒸馏温度的关系;利用气相色谱测定黄油及其分馏物中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并通过测定酸值、碘值、过氧化值、滑动熔点、DSC熔化曲线和结晶曲线等理化指标,以及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测其结晶形态,探究不同蒸馏温度对分馏物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从165℃开始黄油得到分馏分离,轻相分馏物得率随蒸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165℃时的1.19%增加至240℃时的36.89%。经过短程分子蒸馏后,分馏物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不具规律性;碘值呈现出重相分馏物普遍大于轻相分馏物的规律。短程分子蒸馏没有改变分馏物中脂肪酸的种类,但使其含量发生了一定规律的变化:轻相分馏物富含短中链脂肪酸(40%-60%),重相分馏物富含长链脂肪酸(65%-75%)和不饱和脂肪酸(约30%),与重相分馏物的碘值普遍大于轻相的测定结果吻合;蒸馏温度对分馏物中各类脂肪酸的组成比例有显著影响,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分馏物中各类脂肪酸的含量接近黄油原样。滑动熔点方面,重相分馏物>黄油原样>轻相分馏物,且分馏物的滑动熔点随蒸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长链脂肪酸(LCFA)的含量与滑动熔点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r=0.977。DSC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分馏物的熔化峰和结晶峰均向高温区域偏移,表现出不同但有规律的熔化特性和结晶特性。轻相分馏物与重相分馏物具有不同的结晶形态(5℃、24 h),前者为针状结晶,后者为密集的晶体颗粒,且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晶体逐渐变大。【结论】短程分子蒸馏能够对黄油进行有效的分馏分离,蒸馏温度对分馏效果影响显著,通过改变蒸馏温度可以使分馏物具有不同于黄油原样的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进而具有不同的加工特性。

关 键 词:黄油  短程分子蒸馏  脂肪酸组成  物化特性  
收稿时间:2015-12-0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