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深松模式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周  焦云飞  李强  高洪军  张秀芝  朱平  彭畅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春 130118;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长春 13003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803,2016YFD0800101)、吉林省重大科技招标专项(20170203002NY)
摘    要:针对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壤耕层浅薄、犁底层紧实、通透性变差等问题,为改善区域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土地生产力、农民增产增收,试验设置免耕、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4个处理,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深松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松可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且以行间行上深松效果最好,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17 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分别比对照免耕增加8.3%、9.6%、15.5%和9.78%、10.83%、14.65%,且深松较免耕土壤宜耕层下移较明显,两年分别下移17.5 cm和5~15 cm。深松后,玉米经济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也呈同步增加趋势。结合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行上深松是吉林省西部玉米田的适宜的深松模式之一。

关 键 词:玉米  深松  土壤物理特性  吉林省
收稿时间:2020-11-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