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作者姓名:严玉鹏  王小明  熊娟  王慧  胡震  刘凡  谭文峰  冯雄汉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02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3100)
摘    要: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关 键 词:磷酸根  矿物  表面吸附  表面沉淀  机制
收稿时间:2018-11-18
修稿时间:2019-03-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