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淡竹林的群体结构与栽培技术模式
引用本文:李国庆,冯建灿,郭良.淡竹林的群体结构与栽培技术模式[J].竹子研究汇刊,1988(1).
作者姓名:李国庆  冯建灿  郭良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竹子研究室,河南农业大学竹子研究室,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摘    要:群体结构与产量类型——淡竹林的胸径与林高、单株竹重、产量均呈直线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7,0.9190,0.9756。高产竹林的竹冠中部1/3区分段的叶面积最大;低产竹林的竹冠上部1/3区分段叶面积最大,二者的叶面积模型差异很大。由于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形成高、中、低三种产量类型,竹材年产量分别为:高产型每亩2853—3435公斤,中产型每亩2363—2681公斤,低产型每亩761—957公斤。鞭层入土深30厘米时,产量最高。栽培技术与增产效果——垫土、浇水、施肥、采伐是淡竹林的主要栽培技术,它们各自有其特定的技术模式。竹鞭的负向地性生长大于正向地性生长的规律、竹鞭对成竹大小及形成产量的决定作用规律,是竹林垫土的理论依据。垫土可增产70—120%以上。土壤←水→淡竹←水→空气,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水是这一系统中的重要媒介物质,是淡竹生命的赋予者,这一系统是淡竹林浇水的理论依据。依淡竹的年生育规律适时灌溉,可增产1倍以上。土壤是生命“长链”的中枢,土壤肥力与淡竹产量直接关联,土壤的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定律是竹林施肥的理论依据。施肥后可增产80%左右。采伐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手段,又是竹林栽培的一项技术措施。依据竹林的成材规律、繁殖规律、生态规律,合理采伐,是竹林丰产稳产的关键。

关 键 词:温带竹种  直线关系  相关系数  产量类型  技术模式  叶层结构

THE COLONY STRUCTURE AND CULTURAL TECHNIQUE MODEL OF PHYLLOSTACHYS GLAUCA OF CHINA
Li Guoqing Feng Jiancan.THE COLONY STRUCTURE AND CULTURAL TECHNIQUE MODEL OF PHYLLOSTACHYS GLAUCA OF CHINA[J].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1988(1).
Authors:Li Guoqing Feng Jiancan
Institution:Li Guoqing Feng Jiancan(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o Liang (Henan Forestry Institute)
Abstract:
Keywords:Bamboo species native to temperate zone  lineal relationshi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ype of output  technical model  lamin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