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森林碳储量、碳汇变化预估与潜力提升途径 |
| |
作者姓名: | 刘世荣 王晖 李海奎 余振 栾军伟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与生长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南京 2100444. 国际竹藤中心竹藤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共建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0405,2021YFD2200402,2021YFD2200404);;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1930078); |
| |
摘 要: |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碳和碳资源化利用的汇转移4个途径对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修复、精准绿化、科学经营与合理利用以及多时空尺度的优化布局,同时重视森林土壤碳库增汇的长期效应。在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框架下,森林碳汇潜力提升未来研究重点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适宜造林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经营增汇技术,森林碳储、碳汇协同提升与木质产品库的碳汇转移与存续的时空配置优化模式,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机制以及潜力研究,准确评估森林碳汇对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贡献及其时间表和路线图。
|
关 键 词: | 森林 碳储量 碳汇 森林面积 固碳潜力 碳增汇技术 |
收稿时间: | 2023-05-16 |
|
|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