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药材中6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扬,胡悦,王蓉,刘耀武,夏成凯.不同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药材中6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81-185.
作者姓名:李扬  胡悦  王蓉  刘耀武  夏成凯
作者单位:1.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2.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亳州市重点实验室;3.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KJ2020A1015);
摘    要:采用UPLC法测定亳白芍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6种成分含量,研究水煮时间、去皮、去皮水煮顺序等初加工方法对亳白芍中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白芍初加工方法。结果表明,水煮后白芍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增加,在15 min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3.11 mg/g;丹皮酚含量降低,水煮20 min含量由0.065 mg/g降至0.006 mg/g;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在15 min时含量最高,分别为14.21、38.33、1.66 mg/g。去皮后没食子酸含量稍有增加,而其他5种成分含量下降。水煮后去皮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去皮后水煮,而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含量较低。白芍初加工方法为沸水煮15 min取出,冷却,刮去外皮,干燥。

关 键 词:亳白芍  初加工方法  指标性成分  UPLC法  主成分分析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