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带旋和全旋耕作对稻茬小麦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引用本文:石梦迪, 于乔乔, 蒋文月, 葛雨洋,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丁锦峰, 郭文善. 带旋和全旋耕作对稻茬小麦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39(8): 65-75.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2165
作者姓名:石梦迪  于乔乔  蒋文月  葛雨洋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丁锦峰  郭文善
作者单位:1.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扬州 225009;2.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 225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21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1404);江苏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摘    要:为明确带旋耕作在稻茬麦区的适用性,该研究于2018-2020年在水稻秸秆切碎匀铺还田条件下,以全旋(full rotary tillage,FRT)耕作为对照,研究了带旋(strip rotary tillage,SRT)耕作对稻茬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小麦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RT相比,SRT在土壤偏干状况下大幅提升了0~10 cm土层贮水量,提升幅度为15%~43%,而在土壤偏湿时提升幅度仅为3%~9%。带旋耕作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平缓,且在低温条件下有助于提升5和15 cm土层温度。2 a间5~15 cm土层SRT土壤速效氮与速效钾含量较FRT分别增加12%、55%、41%和17%,差异显著(P<0.05),SRT促进了土壤养分在浅层富集。在2019-2020年,SRT较FRT显著增加了幼苗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地上部生物量、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片RuBPCase活性(P<0.05),明显提升了幼苗质量,同时2 a间均提高了开花期和乳熟期单茎叶面积、叶片RuBPCase活性以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单茎干物质量。2 a间均以SRT产量最高,比FRT分别增产11%和14%,穗粒数比FRT分别增加16%和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带旋耕作下良好的土壤水、热、肥条件有助于幼苗健壮生长,提升了单茎光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幼穗发育和穗粒数形成,但带旋耕作出苗率较全旋耕作低了19.3%,未来还需结合其壮苗优势开展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关 键 词:土壤  产量  全旋耕  带旋耕  稻茬小麦  幼苗生长
收稿时间:2022-12-24
修稿时间:2023-04-28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