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
| |
作者姓名: | 王小慧 姜雨林 刘洋 卢捷 尹小刚 史磊刚 黄晶 褚庆全 陈阜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 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2.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3.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
| |
基金项目: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6YFD0300200) |
| |
摘 要: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
关 键 词: | 水稻 县域单元 时空变化 贡献率 重心 |
收稿时间: | 2018-03-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