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花生种子休眠性的遗传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胡晓辉苗华荣杨伟强张建成陈静.花生种子休眠性的遗传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北大核心CSCD[J].核农学报,2013(10):1449-1455.
作者姓名:胡晓辉苗华荣杨伟强张建成陈静
作者单位: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农业部花生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花生重点实验室266100;
基金项目:山东省良种工程(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培育);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10-3-4-14-2-jch);青岛科技支撑计划(12-1-3-16 nsh);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C600267)
摘    要:以花育22号和06B16杂交后代衍生的包含146家系的RIL群体(F6、F7)为材料,不同年份种植,检测P1、P2及RIL群体各株系种子休眠性。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花生种子休眠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花育22号x06B16组合种子休眠性的遗传均符合两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0),且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组合后代的种子休眠性与油酸(C18:1)和花生烯酸(C22:1)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C16:0)和亚油酸(C18: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去种皮发芽试验检测的7个有休眠的材料中,除H13和H17外,其它材料去除种皮后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表明花生种子休眠性与种皮有一定关系。

关 键 词:花生  种子休眠性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