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花生属拟直立型组野生种在栽培种改良中的应用——Ⅱ.染色体组型分析
引用本文:张新友.花生属拟直立型组野生种在栽培种改良中的应用——Ⅱ.染色体组型分析[J].华北农学报,1992(1).
作者姓名:张新友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郑州
摘    要:本文分析了5个拟直立型组和2个花生组野生种的染色体组型:7个种皆为二倍体2n=2x=20,染色体长度介于2.69~6.47μm之间,臂比为1.07~2.54;在10对染色体中,8、9对具中部着丝点,其他具近中部着丝点。根据染色体长度、臂比及随体的位置,可把每个种(系)中6~10对染色体加以区分。研究中还把染色体的臂比作为独立性状,分析了供试种(系)间的遗传距离(D~2)。其中拟直立型组5个种(系)间的D~2差异很大(0.136~11.523),说明该组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组型已出现较大分化和变异。拟直立型组与花生组在染色体组型上虽有一定相似性,但差异更显著,首先,花生组中“A”“B”两个标志染色体在拟直立型组中不存在,其次是对称性优于拟直立型组。文中对上述两个组的进化程度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关 键 词:花生属  拟直立型组  染色体组型  遗传距离  野生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