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倒刺鲃仔、稚鱼的耳石微结构与日轮形成特征 |
| |
作者姓名: | 李忠利 黄辉 冉辉 梁正其 何勇 |
| |
作者单位: | 铜仁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铜仁学院,铜仁学院,西南大学荣昌分校 |
| |
基金项目: | 贵州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项目(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2]08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黔教合KY[2012]028号)。 |
| |
摘 要: |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亲鱼为材料,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以人工孵化的丰年虫(Eubranchipus vernalis)为仔、稚鱼饵料,通过已知日龄法观察其耳石的微结构,分析其日轮形成特征。结果表明,仔、稚鱼的微耳石和矢耳石一般由1个中心核和1个耳石原基组成,少数存在多个中心核或原基现象,星耳石中心核和原基区分不明显。微耳石和矢耳石中心核直径分别为(37.73±5.34)μm和(39.78±7.11)μm,耳石原基直径分别为(16.29±3.46)μm和(17.09±3.88)μm。矢耳石和星耳石轮纹清晰度、规律性、周期性和完整性不及微耳石;微耳石第1条日轮在仔鱼出膜后第2天形成,以后每天沉积1轮。30日龄稚鱼微耳石轮纹数(N)与日龄(T)的关系符合直线模型,相关关系式为:N=1.0016T-0.8753(R2=0.9961,P<0.01,n=197),线性方程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微耳石和矢耳石样本中共观察到孵化标记轮和转移标记轮2种,其中孵化标记轮的出现率分别为78.68%和83.33%,转移标记轮的出现率分别为29.95%和48.98%。60尾33日龄稚鱼微耳石的生长轮宽度变化范围0.522~2.244μm,平均为(1.087±0.231)μm。
|
关 键 词: | 中华倒刺鲃 耳石 微结构 日轮特征 |
收稿时间: | 2014-12-04 |
修稿时间: | 2015-01-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