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土壤砷的环境标准比较 |
| |
作者姓名: | 戈子轩 吴同亮 王霞 黄奕航 朱琳芳 王小治 王玉军 |
| |
作者单位: |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0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1809102) |
| |
摘 要: | 土壤砷污染不仅危害农产品质量和陆生生态环境,也会增加地下水污染风险,且对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威胁。本文从陆生生态毒理学效应、动植物体内积累暴露风险、人体健康风险和土壤-地下水迁移风险4个角度阐明了砷的土壤环境标准的推导方法和过程。本文还调研获取了北美、欧洲、亚太和非洲等1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中包含农用地、住宅类用地和工业(含商业)类用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共计139个砷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结果表明:各国家和地区间制定的砷的土壤标准值差异较大,与国际标准值相比,我国在《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制定的农用地筛选值为20~40 mg·kg-1,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位置。我国在《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制定的第二类用地标准筛选值和管控值分别为60 mg·kg-1和140 mg·kg-1,较国外标准更严格。在调研的3类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砷的土壤标准值在农用地和住宅用地土地利用方式下更加严格。制定的砷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的保护目标、毒性参数取值、暴露情景及途径和暴露参数与暴露模型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我国砷的土壤环境标准的现状与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与发展方向。
|
关 键 词: | 土壤 砷污染 环境质量标准 风险评估 |
收稿时间: | 2023-12-22 |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