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柿果实内切–1,4–β–葡聚糖酶基因克隆与定量表达分析
引用本文:宋康华,饶景萍,常晓晓,祝庆刚.柿果实内切–1,4–β–葡聚糖酶基因克隆与定量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1,38(10):1893-1900.
作者姓名:宋康华  饶景萍  常晓晓  祝庆刚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以成熟期‘富平尖柿’(Diospyros kaki L.‘Fuping Jianshi’)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柿果实中内切–1,4–β–葡聚糖酶基因(EG)cDNA,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技术检测采后常温下柿果及GA3、ABA和1-MCP处理柿果软化过程中该EG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特点。试验结果:获得了一个内切–1,4–β–葡聚糖酶基因cDNA,命名为DKEG1(GenBank accession number:HQ222561),长2 011 bp,编码545个氨基酸,末端含有CBD区域。实时荧光PCR定量技术检测发现常温下对照组柿果采后3 d时出现DKEG1基因表达高峰,下降后又逐渐上升,并在12 d时出现第2个高峰;赤霉素明显抑制了柿果实在整个后熟过程中DKEG1基因的表达,尽管在6 d时也有升高,但与对照相比全程表达量均极低;ABA处理大大提高了DKEG1基因的表达量,没有出现采后3 d的表达高峰,但在6 ~ 18 d期间其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的最高峰值,其表达高峰出现采后9 d;1-MCP处理的柿果表达高峰比对照推迟9 d,且前期表达量显著降低,但后期又上升。据此推断柿果实DKEG1的表达受乙烯生成和乙烯信号转导的调控,进而参与果实的后熟软化过程。

关 键 词:  果实  软化  EG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点击此处可从《园艺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园艺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