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贵州省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周年繁殖区,采用 分子标记鉴定 贵州贵阳
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生物型,并对其在玉米 、高粱、水稻上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明确入侵贵州贵阳的草地贪夜蛾的
种群生物型并了解其特性。【方法】采用 CO Ⅰ 和 Tpi 两种分子标记,对贵州贵阳 3 个县市共 32 个草地贪夜蛾样本
进行 PCR 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明确入侵贵州贵阳的种群生物型。记录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 3 种寄主植
物(玉米、高粱、水稻)后的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和存活时 长,评估草地贪夜蛾对 3 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
果】基于线粒体 CO Ⅰ 基因分析结果显示,32 个草地贪夜蛾样本中,93.75% 为水稻型、6.25% 为玉米型,且其序列
特征与相应生物型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基于核基因组 Tpi 基因分析的结果表明,32 个样本的
单倍型特点均表现为玉米型。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入侵贵阳的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幼虫期最短(13.22 d)、成
虫存活时间最长(16.42 d)、羽化率最高(95.14%),在高粱上次之,在水稻上的幼虫期最长(16.59 d)、成虫存
活时间最短(8.56 d)、羽化率最低(75. 15%)。【结论】利用 CO Ⅰ 分子标记方 法鉴定入侵贵州贵阳的草地贪夜蛾
种群生物型时,93.75% 为水稻型、6.25% 为玉米型,而利用 Tpi 分子标记的结果为 100% 玉米型。以玉米为食的雌
性草地贪夜蛾寿命明显高于以水稻、高粱为食的雌性草地贪夜蛾。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入侵贵州省的草地贪夜蛾来
源,可为高粱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一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