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流产沙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尖山河小流域为例 |
| |
作者姓名: | 顾小华 杨智 张兰兰 普一然 蒋苗 冷鹏 |
| |
作者单位: |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21;玉溪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云南 玉溪 653100;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云南 昆明 650100 |
|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省本级财政项目“云南省年度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运行管理” |
| |
摘 要: | [目的] 研究滇中高原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合理种植及改善土地利用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指导。[方法] 以玉溪市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采集研究区2012—2022年的降雨数据结合径流小区径流量和产沙量数据,研究分析次生林地、人工林地、灌草丛地、农耕地、经果林地径流量和产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径流量排序为:农耕地>经果林地>灌草丛地>次生林地>人工林地,产沙量排序为农耕地>人工林地>经果林地>次生林地>灌草丛地。相同降雨条件下农耕地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抗侵蚀性差。②产沙量与径流量二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产沙相较于产流具有滞后性,当次生林地径流量≥0.02 mm,灌草丛地≥0.46 mm,人工林地≥0.4 mm,经果林地≥0.62 mm,农耕地≥0.09 mm时才会携带泥沙。③径流量和产沙量与植被盖度、降雨特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与土壤理化指标中的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其余的理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研究区内应科学设置植被类型布局,合理分配土地种植模式,科学布局农田整地。
|
关 键 词: | 径流量 产沙量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尖山河小流域 相关性分析 |
收稿时间: | 2024-04-18 |
修稿时间: | 2024-07-02 |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