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糯玉米及其亲本贮藏过程中淀粉回生特性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邵子晗 张玮 宋玉 洪莹 陶澍 刘超 郄雪娇 龚勋 阮龙 曹磊 |
| |
作者单位: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合肥 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合肥 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合肥 230031;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合肥 230036 |
| |
基金项目: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团队项目“谷物加工创新团队项目”(2022YL029)、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优质抗逆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202003a06020004)、安徽省玉米良种联合攻关项目 |
| |
摘 要: | 以自主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杂交种珍珠糯18、珍珠糯28及其自交系NA8066、NB1022、NB8126为试验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低场核磁共振仪(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和质构仪等分析玉米样品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回生及食用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鲜食糯玉米的回生度逐渐增加;T21弛豫峰面积逐渐下降,T22弛豫峰面积逐渐上升;玉米子粒硬度呈上升趋势。通过回生度和水分分布状态分析可以看出,珍珠糯18和珍珠糯28回生度的差异可能与父本的不同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测试的5个玉米样品中,回生值均与T21弛豫峰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T22弛豫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子粒硬度与子粒表皮脆度的相关性高于与回生值的相关性,表明水分弛豫峰面积相对于子粒硬度更适宜作为鲜食糯玉米回生情况的预测手段。
|
关 键 词: | 鲜食糯玉米 贮藏 淀粉回生 水分分布 |
|
|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玉米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