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化
引用本文:唐宗祥,符书兰,任正隆,张怀琼.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化[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2):197-201.
作者姓名:唐宗祥  符书兰  任正隆  张怀琼
作者单位:1.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2.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四川农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
摘    要:为了探索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异情况,为异源多倍体进化及小麦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来源于3个组合的小麦-黑麦杂交后代植株及亲本小麦、黑麦为材料,利用已有的小麦和黑麦微卫星标记调查小麦-黑麦双二倍体形成过程中微卫星序列的变化.结果表明,所用的126对小麦SSR引物中,除22对没有扩增出产物外,其余104对引物从每个组合的后代植株中扩增的带型与从其亲本小麦中扩增的带型完全相同.所用的27对黑麦SSR引物中,10对引物从每个组合的后代植株中扩增的带型与其从亲本黑麦中扩增的带型完全相同,10对引物在亲本黑麦、F1植株及3个双二倍体植株之间表现出了多态性,7对引物从亲本黑麦中扩增的条带在所有后代中缺失.说明小麦-黑麦异源多倍体化过程中小麦微卫星序列是相对稳定的,而黑麦微卫星序列比小麦微卫星序列更易受到异源多倍体化的影响.微卫星序列变化是伴随多倍体体化而快速发生的.

关 键 词:小麦  黑麦  微卫星  异源多倍体化  基因组进化
文章编号:1009-1041(2008)02-0197-05
修稿时间:2007年10月20

Microsatellite Sequence Variation of Wheat-rye Amphiploids Detected by SSR Markers
TANG Zong-xiang,FU Shu-lan,REN Zheng-long,ZHANG Huai-qiong.Microsatellite Sequence Variation of Wheat-rye Amphiploids Detected by SSR Markers[J].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2008,28(2):197-201.
Authors:TANG Zong-xiang  FU Shu-lan  REN Zheng-long  ZHANG Huai-qi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