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影响效应——基于宁夏的农户调研数据 |
| |
作者姓名: | 李昭楠 李钰婷 刘树梁 刘七军 |
| |
作者单位: |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研究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
| |
基金项目: |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AC03066);北方民族大学学术拔尖人才项目(2019BGBS04);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CX21075) |
| |
摘 要: | 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扶贫工作新阶段,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应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宁夏3县区9村426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A-F法、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测算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识别多维相对贫困家庭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地区经济维度的“贫”已基本得到消除,但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和卫生厕所等因素导致的相对之“困”依然严峻。农户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结算、储蓄和信贷服务已有部分涉及,但对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保险等深层次金融业务的参与尚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权重下的相对贫困均有显著的减缓作用,并且随着剥夺维度提升其减贫作用呈增长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电商意愿及行为、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消费进而达到缓解相对贫困之目的。因此,为减缓宁夏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需注重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农村生活标准改善,深化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助农作用等。
|
关 键 词: | 多维相对贫困 数字普惠金融 能力发展 生活标准 机制分析 |
收稿时间: | 2021-04-14 |
修稿时间: | 2021-07-2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全文 |
|